民生答卷写满烟火温情

当夜幕降临,嘉陵区满乐街便民摊区的烟火气升腾而起,统一规范的摊位前香气四溢;长城北路的潮汐车位前,下班市民顺利停车的笑容格外舒心……嘉陵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从规范夜间经营、规划潮汐车位等方面入手,用精细化治理激活城市活力,让“烟火气”与“文明风”共生共荣,一幅充满温度与活力的城市民生画卷在嘉陵大地徐徐展开。
1规范夜间经营市井活力有序释放
夜幕降临,嘉陵区的夜晚便热闹起来。满乐街便民摊区灯火璀璨,统一尺寸的摊位整齐排列,印着“共建宜居新嘉陵”字样的蓝标格外醒目,各类小吃香气四溢;紫府路特色商业街沿街餐饮店的外摆桌椅依次排开,食客们围坐畅谈,欢声笑语中尽显城市夜间活力。
“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200多份。”满乐街“南充广东第一家炒河粉·炒米粉王子”摊位前,老板阮文一边麻利地翻炒河粉,一边笑着介绍。这位老板此前是餐饮店厨师,辞职后在便民摊区开启创业路,规范的经营环境让他的生意越做越火。如今,嘉陵区已在满乐街、玉河路等区域科学设置19处便民摊区,600余名商贩“安家落户”,凭借临时摊位证实现“持证经营、有序经营”,彻底告别了以往“打游击”的日子。
紫府路特色商业街常青井口毛肚火锅赵老板介绍:“允许外摆后,我们在店门口增加了6至8桌,为了不打扰附近居民,晚上9点后就引导客人到室内就餐。”
在各经营区域,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开展常态化巡查。“大姐,遮雨棚颜色要和隔壁统一,麻烦调整一下。”“老板,记得22点前把外摆桌椅收回室内,保持路面整洁。”执法人员语气温和,商户们积极配合整改。这种“柔性执法”模式,既守住了城市管理底线,又为经营者留足了发展空间。
“以前外摆乱象多,油污满地、噪音扰民,现在规范后,环境变好了,逛街、吃饭舒心多了。”市民王女士带着家人前来就餐,看着整洁有序的街道连连称赞。
如今的嘉陵,标美路段的花箱与统一雨棚相映成趣,夜市摊点合规经营,烟火气与文明风实现和谐共生。截至目前,全区已有300余家餐饮商户规范外摆,夜间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我们将动态优化管理措施,为市民打造更有温度的生活场景。”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规划潮汐车位错峰停放解民忧
“以前下班回家,绕小区转好几圈都找不到停车位,现在有了潮汐车位,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了!”11月22日下午,家住嘉陵区长城北路附近的市民李女士驾车返家,顺利将车停入该路段新增的潮汐车位。此时,长城北路的潮汐停车位已陆续停满,市民们按照指示牌规范停放,原本紧张的停车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停车难、出行堵”成为困扰群众的突出问题。为切实破解这一民生痛点,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交警部门,聚焦城市交通堵点、难点,因地制宜在长城北路、黄金江岸、嘉南路五段、南湖商圈、白马湖商圈等重点路段、商圈,创新设置潮汐停车位1000余个,以精细化治理提升城市通行效率,让群众出行更顺畅。
“潮汐车位的核心是‘错峰共享’,精准对接市民出行规律。”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通过分析不同路段的交通流量变化,实行分时段动态管理,确保早晚高峰主干道交通通行顺畅,实现“错峰停车、还路于民”的动态平衡。
为了让市民清晰了解潮汐车位的使用规则,各路段均施划了蓝色专用标线,增设了分时段停放指示牌,明确标注准停、禁停时间及相关注意事项,让驾驶员一目了然。在日常管理中,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与交警同步开展巡查,引导文明停放,及时劝阻违规行为。“以前晚高峰时段,常因车辆违停占道造成拥堵,现在潮汐车位规范了停车秩序,道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在长城北路执勤的一名交警介绍,自潮汐车位投用以来,该路段的交通拥堵情况得到有效缓解,交通事故发生率也有所下降。
截至目前,全区新增的1000余个潮汐车位已在各重点路段、商圈同步投用,有效盘活了现有道路资源,缓解了区域停车压力。嘉陵区将持续跟踪车位使用情况,结合市民反馈与交通流量变化,进一步优化车位分布与管理方案,加强日常巡查监管,探索更多缓堵保畅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