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红江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订单茼蒿”收益好 一年产值两千万
时值初冬,蓬溪县红江镇渝遂绵优质蔬菜育苗基地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外寒意渐浓,棚内却暖意融融,青翠欲滴的茼蒿整齐铺展,工人们正弯腰收割、麻利分拣、迅速装箱,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去年10月,红江镇创新推行“新农人带头+村集体入股+企业共营+农户参与”合作模式,引进专业公司发展大棚茼蒿230余亩。依托当地良好的土质、完善的设施,茼蒿可从10月种到次年3月,连续播种两茬。

“这是今年头茬茼蒿,秆茎硬挺,叶子嫩绿,香着呢!”基地负责人罗文文高兴地说。“茼蒿就像娇气的娃娃,温度和湿度要掐得准。长到20天左右就得揭棚通风,时间短了会闷苗,长了秆茎不够硬实,口感就打折扣。”谈起种植经验,罗文文打开了话匣子。

在罗文文身后,工人们正将刚采收的茼蒿整理入箱。这些茼蒿经过预冷保鲜,构建了从田间到餐桌24小时全闭环供应链,当天即可直达陕西西安市场。目前,基地每天发往西安的茼蒿达7吨,亩产约1500公斤,年产值达2000万元。
订单种植模式让农户吃下“定心丸”。企业统一提供技术并负责销售,农户专心负责田间管理,彻底解决传统蔬菜种植销售难的问题。这一模式不仅带动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也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
“土地流转有租金,大棚务工有薪金,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正在基地忙碌的村民马光春笑着说。她表示,在大棚基地干活环境好、收入稳,一年务工能为家庭增收3万元。在红江镇红江村,像她这样依托蔬菜产业实现增收的村民有400余人。更可喜的是,村集体经济从2.4万元增长至如今的14.68万元。
除茼蒿外,红江村还发展了白萝卜、辣椒、白菜等精品蔬菜。今年新引进的羊肚菌和麦冬产业,预计可新增流转土地200余亩、带动就业100余人次,村集体收益将持续增长。
“作为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的重要节点,我们正通过整合资金新建或改造升级基地基础设施,完善钢架大棚、生产道路、水利排灌设施和冷藏库等配套,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红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全县产业布局,加强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红江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品种、延伸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