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市仁和镇卧龙村食用菌产业园区一期项目落地建设跑出加速度
射洪市仁和镇卧龙村食用菌产业园区一期项目落地建设跑出加速度
专班全程跟进 工期压缩一半
初冬的射洪市仁和镇卧龙村,食用菌产业园区内一派繁忙景象——一期菌棚里,白玉木耳如花朵般绽放,长势喜人;二期菌棚的搭建工作则热火朝天。谁能想到,这个如今带动村民家门口增收的“致富基地”,从开工建设到一期竣工投产仅用了2个月时间。这惊人的速度,源自仁和镇一场实打实的“效率革命行动”。

射洪市仁和镇食用菌培育基地一角
故事的起点,是仁和镇对特色农业产业的精准布局。为破解乡村振兴中产业落地慢、村民增收难的问题,该镇决定在已有食用菌培育基础的卧龙村引进劳动密集型的食用菌产业,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激活乡村发展动能。但产业落地的“拦路虎”随之而来:用地审批等前期手续繁琐,施工周期不确定,若按常规流程推进,不仅会错过最佳种植期,还可能打击农户和企业的信心。
“产业要落地,效率是关键。”仁和镇当即成立专项工作专班,一场以“一站式代办、全流程跟踪”为核心的“效率革命行动”正式打响。专班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选址调研,同步梳理用地审批、规划许可等各项流程,将原本需要分散办理的10余项手续整合为“打包服务”,安排专人全程代办;针对施工中的难点堵点,专班牵头优化施工方案,倒排工期、分标段攻坚。
“以前办手续要跑多个部门,现在专班全程跟进,我们只需要配合提供材料,省心又省时。”四川四时物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蛟龙回忆,从项目签约到菌棒进场,各环节无缝衔接,原本预估4个月的工期直接压缩了一半。因为食用菌培育具有季节性,这种“加速度”让企业得以快速投产,赶上了最合适的黄金窗口期,时下,项目一期首批2.2万袋试种的白玉木耳菌棒长势喜人,预计产量达30吨,将主要销往南充、成都、重庆等地。
效率革命的成果,最终转化为村民手中的“真金白银”。基地一期投产后,直接辐射两到三个村,实现30-50名本地劳动力就近就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这样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卧龙村党总支书记钟易平喜笑颜开。据测算,一期投产后,村集体一年可实现增收10余万元,小小的木耳成了名副其实的“金朵朵”。
如今,项目二期正稳步推进,预计明年4月将形成1.45万平方米的规模化种植格局。这场“效率革命行动”不仅刷新了本地产业项目落地速度,更构建起“企业得发展、集体搭平台、农户享红利”的共赢模式。

白玉木耳长势喜人,即将迎来丰收
“仁和镇探索运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采取‘村集体搭建平台、社会资本独立经营、群众全程自愿参与’的发展模式,分四期建设食用菌培育基地。”仁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效率为引擎,加快打造集菌种研发、菌袋培育、鲜菌种植、分拣包装、冷链仓储、精深加工、产品销售和新农人孵化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食用菌产业园区,为全镇“一带一廊两园六中心”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再添乡村振兴“新引擎”,让“效率革命行动”催生更多乡村振兴的“致富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