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赋能强农 政策护航兴农!遂宁农产品奏响高质量发展交响曲
11月26日清晨六点,安居区田间薄雾轻笼,遂宁永丰绿色五二四红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远林已带领村民整地轮作。与此同时,百公里外的蓬溪县川渝毗邻地区川白芷仓储加工中心内,工人正有序打包货物发往全国,车间轰鸣与田间劳作声交织,奏响遂宁农业品牌建设的奋进乐章。
以“遂宁鲜”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遂宁凭借严苛品控、完整产业链与精准政策扶持,推动“遂字号”农产品从本土走向全国,在市场竞争中强势突围,绘就农业高质量发展生动图景。
品质铸魂链上增值
特色单品立起品牌标杆
“做农业品牌,品质是生命线。”扎根田间20年的李远林道出了“524”红苕的品牌真谛。为守住地道风味,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合作建成川中首个“524”红苕脱毒快繁组培室,以生物技术从源头保障品种纯度;在种植中摒弃化学投入品,采用秸秆堆沤有机肥、豆浆浇灌等绿色模式;收获后经传统生态窖藏沉淀风味,形成全流程标准化体系。
这份坚守让“524”红苕斩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机食品认证,入选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如今,该产品畅销成渝地区及北上广高端市场,最高售价每斤12元,较普通红苕溢价超3倍。在安居区红薯现代农业园区,1.64万亩核心产区年产红苕3.2万吨,衍生出多个子品牌,深加工产品覆盖川渝商超餐饮,带动20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与“524”红苕以品质立足不同,川白芷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价值跃升。四川全泰堂川白芷产业有限公司拥有自建及合作基地近2万亩,但曾因仅靠原料销售,面临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的困境。
破局之道在于向下游要效益。2024年,公司投资1.2亿元建成川渝毗邻地区川白芷仓储加工中心,集拣选、烘干、加工、物流于一体,配备6条自动化生产线,年加工能力1万吨、仓储规模5000吨,成为川中最大标准化加工基地。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品质稳定性,过去的一年,公司白芷干货销量近2千吨,占全国市场份额10%以上。目前企业正在研发调料包、药膳包、白芷精油等产品,投产后附加值将提升5—8倍,推动川白芷从“道地药材”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政策精准发力
品牌矩阵绽放市场活力
特色农产品的成功突围,背后是遂宁市委、市政府实业兴市、引客入遂战略的精准布局。近年来,我市聚焦粮油、蔬菜、畜禽“三大”优势产业,将品牌强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以“遂宁鲜”为引领,重点营销5个单品爆品,统筹推进N个子品牌知名度提升,形成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品牌矩阵。
品牌支撑体系建设中,我市坚守“绿色”“安全”并重的基因,筑牢“精致农业”底色,立足独特土壤气候资源,瞄准高端市场需求,突出生态、营养、健康特质,提高“遂宁鲜”授权准入门槛,按“一品一档”建立全链条产出名录库,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推广绿色种植、秸秆还田等生态模式,实现化肥农药减量;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搭建智慧监管平台,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体系,让“遂宁鲜”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安全标签”。目前,全市已制定28个特色农产品团体标准,“遂宁鲜”率先在全省发布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筑牢制度保障。
营销推广上,创新构建“1+5+N”模式,以“遂宁鲜”为引领,重点培育遂宁红薯、遂宁白芷、遂宁鱼米等5个特色单品,统筹N个子品牌提升知名度。组建12个品牌联盟,带动317家成员单位协同发展;组织企业参加“天府粮仓”精品“一带一路”推广活动等5场重要推介会,对接遂宁海关推动食用菌、柠檬等产品出口创汇;21家“遂宁鲜”线下门店实现城区全覆盖,链入“天府乡村”网、京东等线上平台,构建多元化营销网络。
如今,遂宁农业品牌建设硕果盈枝:“遂宁红薯”“大英柠檬”入选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遂宁鲜”等11个品牌入选“天府粮仓”精品品牌,新增国家级名特优新品牌21个、绿色食品27个,累计认证“两品一标”及名特优新农产品175个,数量居全省前列。从“524”红苕的品质坚守到川白芷的链上增值,从政策护航到市场开拓,遂宁正以品牌为桥,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田间、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在乡村振兴舞台上书写农业强市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