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湾区科技与 金融创新发展大会《“十四五”金融创新优秀案例报告》发布 内江高新区“基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上榜
● 通过设立多支产业基金,以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构建“政府引导、资本运作、产业落地”三方协同机制,形成“股权投资+投后赋能”运作模式,精准对接产业链优质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11月18日,在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2025大湾区科技与金融创新发展大会的全国金融创优秀新案例发布环节,内江高新区报送的“基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成功入选《“十四五”金融创新优秀案例报告》。
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由《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主办,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十五五’中国经济展望”,本届论坛设主论坛和9个平行论坛。《“十四五”金融创新优秀案例报告》由证券时报社开启征集活动与编制,经专业评审,围绕申报案例的创新性、实效性、合规性、真实性、示范性、公平性与可量化七大维度综合评判,最终遴选出95个标杆性金融创新案例。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产业载体,内江高新区突破传统招商路径,以股权招商、基金招商为核心举措,实现半导体产业从“0”到“链”的跨越式发展,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新实践”。
据了解,内江高新区早有布局半导体产业的战略规划,但曾受“基础薄弱、资金短缺、技术转化低效”三大难题制约。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内江高新区明确“金融创新破局产业发展”思路,摒弃传统土地、政策优惠招商模式,将“股权招商、基金招商”作为核心抓手。
通过设立多支产业基金,以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构建“政府引导、资本运作、产业落地”三方协同机制,形成“股权投资+投后赋能”运作模式,精准对接产业链优质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创新模式推动下,内江高新区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半导体产业突破性进展。成功招引山东晶导微、明泰微电子、河南东微电子、景焱智能等10余家半导体领军企业落地,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填补了前道、中道、后道工序设备领域空白。
明泰微电子自2019年首次签约落地后,六年内三次增资扩产,三期项目规划用地约40亩、投资10.5亿元建设高密度封装测试产线,成为产业扎根成长的典型标杆。晶导微项目总投资达52亿元,一期20亿元投资已落地,建成内江首条芯片全产业链生产线。
同时,内江高新区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定制化服务,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专精特新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景焱智能、东微电子等企业从厂房装修到试生产仅用60天,创下“高新速度”。
截至目前,内江高新区通过“基金+产业”模式吸引半导体产业累计投资超100亿元,投用专业化厂房9万平方米,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000亿元;半导体设备自主配套率从30%提升至65%,补齐5个关键产业链环节,顺利融入成渝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相关经验已被西南地区多个科创高新区借鉴。
“基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入选全国优秀金融创新案例,是对内江高新区创新实践的充分肯定。未来,内江高新区将持续优化“基金+产业”模式,完善半导体产业生态,全力打造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半导体产业高地,为“十五五”期间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内江融媒记者 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