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G318——文旅融合理论调研行(四川)活动在雅举行
□转载自《雅安日报》记者 高菲菲

调研团队观看G318自驾文化宣传片 本报记者 高菲菲 摄
11月20日至22日,为期3天的问道G318——文旅融合理论调研行(四川)活动在雅安举行。30余名省内外“学习强国”平台及媒体记者、文旅融合领域金牌宣讲员、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组成调研团队,在雅安踏上实地调研征程,在G318雅安段探寻文旅融合的“四川答案”。
启幕即深耕
理论之光照亮融合之路
11月20日8时45分,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雅安318自驾大本营举行。
此次活动以“打造世界级文旅风景道,高标准建设国道318/31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为核心,由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共四川省委讲师团、四川新传媒集团指导,“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平台主办,中共雅安市委宣传部、雅安零公里自驾游大本营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是贯彻落实文化强国旅游强国战略部署与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
“这不仅是一次调研,更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专家代表的发言道出活动核心要义。
当天,相关领导宣布活动启动,并为四川、重庆、湖北,以及雅安的调研组代表授旗。
G318雅安段串联多样生态景观与厚重人文资源。启动仪式后,调研团队深入6个核心点位,挖掘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共生的鲜活案例,为G318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六站连珠串
解码雅安融合鲜活密码
首站是中国·雅安318自驾大本营公路文化馆,调研团队在这里驻足良久。
“每一件展品都是公路与文旅共生的见证。”讲解员的介绍让调研团队频频点头。
随后,调研团队乘车前往第二站——“川藏第一关”飞仙关。这座地处芦山、雨城、天全三地交界的古关,是茶马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青石板路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吆喝声与市井烟火交融,调研团队直观感受“千年古关”的现代转型。
第三站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的创新实践令人惊叹。这里是全国首批、四川唯一的“平急两用”高速公路服务区,还是全国首个“大熊猫+鱼子酱”双主题服务区,不仅衔接高速公路与地方,更串联起大熊猫文化展示、鱼子酱品鉴等业态,成为“服务区变旅游目的地”的交旅融合典范。
第四站来到二郎山喇叭河景区,这里高速与景区公路无缝衔接,观光车串联起鹿池、红石滩等秘境。“半山彩林半山雪”的景致与偶遇野生动物,让调研团队领略到生态与旅游的完美契合。
第五站的宝兴之行充满惊喜。调研团队在大熊猫起源馆追溯“国宝”的前世今生,在国际溯源营地感受生态与科研的碰撞,漫步蜂桶寨乡邓池沟新村民宿集群,目之所及皆是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
第六站收官之站是蒙顶山景区,天盖寺内“龙行十八式”的茶艺表演刚劲灵动,“天风十二品”韵味悠长;皇茶园承载千年茶史,蒙山窑陶艺体验令人难忘。调研团队深刻体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遗产深度共生、传统技艺与文旅体验无缝衔接”的茶旅融合范本。
记者手记
文旅融合的雅安生动实践
跟随调研团队行走,记者最深刻的感受是“融合”并非抽象概念,而是藏在每个点位的细节里。
在中国·雅安318自驾大本营,公路文化与自驾文旅共生;在飞仙关,千年古道与现代消费相融;在天全服务区,交通功能与文旅体验叠加;在喇叭河,生态串起自然野趣与人文底蕴;在蒙顶山,传统技艺与旅游体验共生……
调研中,邓池沟新村民宿集群“大熊猫文化+研学+民宿”的融合模式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天全服务区“年均千万游客”的数据振奋人心。这些案例证明,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让文化有载体、生态有价值、群众有收益。
此次调研既探寻四川文旅融合可复制的经验,更让我们看到:当自然禀赋与人文底蕴相遇,当政策引导与市场活力共振,就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文旅高质量发展之路。雅安的实践,为G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建设写下了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