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区琴茶文化统战融合实践活动举行 弦歌承古韵 茶缘聚同心
□转载自《雅安日报》

琴茶合演 本报记者 黄伟 摄
11月22日,小雪。名山区统战工作基地名山区跃华茶庄园内茶香氤氲、琴韵悠扬,以“弦歌承古韵·茶缘聚同心”为主题的琴茶文化统战融合实践活动在此举行。名山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社会各界文化爱好者、党外知识分子等与远道而来的云南琴友、成都琴友以及雅安本土古琴爱好者、传统文化爱好者百余人,以古琴为桥、清茶为引,共赴一场融合艺术与文化的雅集。
本次活动由名山区委统战部主办、名山区琴茶协会承办,旨在通过多元化展演与交流,让深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联结社会各界的坚实纽带,传递统战工作温暖而深厚的力量。
□本报记者 黄伟
琴茶雅集
艺术盛宴与文化共鸣
活动在“琴茶和鸣处,最是同心时”的意境中拉开帷幕。首演节目《茶韵琴音・平沙落雁》由张昌丽抚琴、代玉洁展示茶艺。琴音舒展处,似秋日沙洲群雁翱翔;节奏急促时,如雁鸣声声入耳。节目配合“静水映飞鸿”意境的茶艺展示,琴韵与茶香完美融合,瞬间将观众带入宁静致远的艺术境界。
随后的主题分享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来自成都市青城山街子古镇两望间古琴社的斫琴师姚曾,以其深耕多年的斫琴技艺与文化研究,带来题为《古琴,从神坛到书房的千年之旅》的精彩讲述。他细致讲述古琴构造玄机,解读斫琴工艺中蕴含的文化密码,并巧妙结合《诗经》中“大一统”理念,探寻传统文化与当代统战工作“大团结”本质之间的精神契合点。分享过程中,姚曾的夫人董净现场抚琴演示,从《神人畅》的上古回响到《流水》的知音共鸣,再到《杏花天影》的婉转、《卧龙吟》的豪迈,琴音如诉,完美诠释了“琴为心音”的真谛。
此次活动特别设置了跨地域文化交流展示环节。姚曾、董净夫妇作为成都地区代表,不仅分享了理论,更以琴音传递了“和为贵”的文化内涵。来自云南的广陵琴派传承人李双宁(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员、云南省管弦乐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以一曲《离骚》惊艳全场。他动情地表示,雅安灵秀的山水与深厚的茶文化与古琴气质相合,此次交流是一次宝贵的经历。雅安本土琴人与茶艺师的默契配合,则展现了植根于本地的琴茶实践。
此外,琴埙合奏《阳关三叠》、琴箫对话《渔樵问答》等节目接连登场,展现出古琴与不同艺术形式碰撞出的独特魅力。谈及此次雅安之行,姚曾表示不虚此行,并认为这种双向的、坦诚的交流,正是传统文化能够保持活力、不断向前的重要动力。
琴茶新篇
文化传承与产业融合
氤氲茶香里,千年琴韵再次被唤醒,谱写了以文化凝聚人心、以交流促进和谐的动人篇章。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浸润与思想交流。它成功地将古老的琴茶艺术与时代精神、地方特色相结合,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社会共识探索出一条诗意盎然之路。
姚曾表示:“古琴与茶同样追求‘清、静、和、雅’,此次交流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如何通过统战平台焕发新生。”董净围绕琴音诠释“和为贵”的哲学思想表示:“琴茶共生不仅是艺术融合,更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共鸣。”
姚曾、董净夫妇带领全场齐唱《道情》,茶庄里回荡“同心同德”的歌声。这场持续3小时的活动,最后在茶香与琴韵的交融中落下帷幕。
作为雅安本土琴茶文化推广重要力量的代表,名山区琴茶协会会长文波揭示了更深层的价值:“本次活动是名山区以琴茶为媒,推动统战工作与文化传承、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一次成功尝试。古琴的中正平和与茶的清静恬淡,在精神内核上是相通的。我们致力于挖掘和推广名山独特的‘琴茶一味’文化,不仅让市民近距离感受艺术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更希望以‘琴茶’这一特色文化IP,助力本地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态融合发展,让‘品茗听琴’成为名山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让传统文化的‘软实力’成为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硬支撑’,为统战工作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