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镇老街“开花”记:一场“商家联动、政企协同”的社区美学营造实验
四川在线记者 李秋怡 雷倢 川观新闻成都观察 杨柳/图片
11月6日,记者走进彭镇老街,青瓦连片,竹椅成排,茶馆密布。老房子到处开着花,一栋挨着一栋,从街头延伸到巷尾。这是这条百年老街的点睛之笔——每家店铺房前屋后都点缀着鲜花,搭配着古朴的街景,平添几分生动。
这番“老树著新花”的光景,始于一场关于美的实验。而推动这场变革的,是政府、企业、商户与居民的四方合力。
老街之困:
底蕴深厚,却“缺了股劲儿”
“以前的老街,巨大的榕树,无数的茶馆,但总觉得辨识度不强。有些房子的瓦要落要落的。”回忆起最初的彭镇老街,“海蒂和噜噜的花园”主理人、被网友们称为“海妈”的邱亚敏描述得很是生动。这里虽有百年的底蕴、浓郁的生活气,但总觉得“缺了股劲儿”。
转机发生在一年前海妈与双流区彭镇党委书记张梅的一次聊天。那次聊天,她们细数彭镇的“家底”:离双流主城区仅一路之隔,区位优越;老街肌理保存完好,百年老房、原住民生活气息浓郁;初步改造后,吸引了一批怀揣乡村理想的年轻经营者。但痛点也明显:街巷狭窄、建筑密集、缺乏公共绿化和景观层次。

海妈从景观角度进一步分析:“老街缺乏了大自然的部分。你看远景,能看到天际线和一排房子形成的透视;中景是灰色的墙、灰色的瓦;但近景就变得很拥挤,缺乏植物点缀。”她认为,这种景观层次的单一,让老街有点“透不过气”。
“我们有美好的基底,但缺一个引爆点。”海妈分析,“鲜花”或许就是那个切口——既能活用本地盆花产业,又能低成本、高频次地提升街区美学,丰富景观层次,让游客“常来常新”。

图为海蒂和噜噜的花园
“我们‘海蒂的花园’就在彭镇,离得近,有啥子事情‘十分钟就赶到了’。”本土的产业优势与老街,在这一刻找到了连接点。
破题之策:
不发钱,发花!
想法美好,现实却骨感——政府预算有限,咋办?
“我们就提了个点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海妈兴致勃勃地回忆。很快,一个独特的模式成型了:政府搭台组织,她来主讲,每月开一次园艺培训课。商户们来听课,听完就能领走当季的花苗、花土和肥料。“条件是,你得把花栽在自家门口,好好养。”

图为培训现场(受访者供图)
这一招,灵了。
培训课不讲大道理,只教实在的。“这盆喜阴,不能暴晒。”“那样浇水,根要沤烂。”课后,海妈和团队还会“串门”,在老街石板路上边走边看,现场“诊断”。
时间不久,这花就开出了“名堂”。
低投入,不等于缺乏美感。慢慢地,商户们个个成了“园艺师”。新来的商家,第一件事不是装修,而是先琢磨怎样把花园搞漂亮。
临河茶社的主理人王晓英把花摆弄得好,成了新晋打卡点。 “肉眼可见,人流量大了,坐下来的人多了。她指着座无虚席的茶室告诉记者,“每到周末,店里都没有空位。用鲜花打造,我们店里一步一景,游客都很爱来打卡拍照。花花草草给顾客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对我们来说花不只是装扮,更是连接客户的纽带。”

图为临河茶舍
这正是老街商户们的共同心声。一年来,商户们从“不认识植物”到主动购买花卉装扮店铺,让“老街开新花”。
庭院茶舍的主理人卢锐道出了更深层的改变:“这里面有些花是上课免费领取的,更多的是我们后来自己购买的。大家现在都愿意在花卉上投入,因为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这种主体意识的觉醒,正是社区营造最宝贵的成果。
游客乐了,如今来老街,不光是喝茶,鲜花成了最美的背景板。在临河茶舍门口,记者见到了从事植物摄影的袁涛:“专程过来拍照,每次来感觉都不一样。”

图为临河茶舍
原住民也舒心了。彭镇老街居民杨葵说:“现在街上更漂亮了。我学会养花后,生活也多了乐趣,经常和邻居交流养花技巧,生活也更热闹了。”
花开不败:
从老街到千亩产业园
鲜花装点了老街,也激活了产业。彭镇老街本身,成了海蒂和噜噜的花园最生动、最直观的“露天展厅”。腊梅、蜀葵、百子莲、朱顶红……这些以往“养在深闺”的优质花卉,如今在街头巷尾绚丽绽放,直接触达潜在消费者,实现了有效的品牌展示与产品推广。

海妈告诉记者,这场始于街角一隅的美学实验,其影响早已超越了环境美化本身。它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以极低的成本,激起了社区共建、产业联动、文旅融合的层层涟漪,彰显出“微改造、大提升”的显著效果。
更大的产业蓝图,正基于此次成功实践而展开。据悉,成都市双流区空港兴城集团将与成都噜噜花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携手,联合打造一个规划占地超过3000亩的“兴海花卉产业园”。这标志着双流区在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近郊乡村美学场景方面,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

图为海蒂和噜噜的花园
与传统的花卉产业园区不同,海妈向记者描绘了一幅充满温度与特色的未来图景:“在我们的构想中,这里将呈现‘一个商户、一栋房子、一个院子’的格局。”这种模式,正是彭镇老街“鲜花小镇”成功经验的规模化、产业化升级。它旨在将那种让游客流连忘返的松弛感、家园感和个性化美学,从一条百年老街,延伸并扎根于一片更为广阔的产业沃土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