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磅礴“她”力量 书写荣耀“她”篇章——写在德阳市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春华秋实。
过去五年,在市委和省妇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中心大局,积极探索、守正创新,团结动员全市170余万妇女,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昂扬的奋斗姿态,积极投身现代化德阳建设火热实践,在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基层治理最前沿、家庭建设主阵地,贡献了磅礴巾帼力量,交出了一份份亮点纷呈的“她答卷”。德阳市成功入选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德阳市妇联获评四川省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优秀集体、四川省妇联系统新闻宣传阵地建设先进单位、公益慈善工作先进单位……
党政重视支持
赋能“她”时代
五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倾情关怀、大力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和妇联工作,妇女发展环境得到持续优化改善,广大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妇女儿童事业和妇联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接续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将为城乡低收入妇女购买“两癌”救助保险等一大批直接惠及妇女儿童和广大家庭的项目纳入民生实事兜底保障,有力推动了妇女儿童事业在各个领域取得新的成就。全市妇女健康状况极大改善,妇女人均预期寿命明显延长,达到81.34岁,孕产妇死亡率为0;妇女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普通高中在校生、高等学校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51.47%、38.12%;妇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的女性比例达50.17%、37.13%;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更加深入,女性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例为45.2%,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企业占比达92.6%;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更加广泛深入,市党代会代表中女性占比为27.76%,市人大代表中女性占比为29.89%,市政协委员中女性占比为32.2%,村委会成员、居委会成员中女性占比分别为44.35%、54.14%。
强化思想引领
凝聚“她”共识
五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妇联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妇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理论宣讲“接地气”。创新打造“德慧巾帼大宣讲”品牌,组建“德慧巾帼宣讲团”,线上线下大力开展“学习你我行”“巾帼大宣讲”“巾帼大学习”等活动、覆盖150万人次,全方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宣教活动“聚人心”。大力开展“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跟党奋进新征程 巾帼建功新时代”等系列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3200余场次,创新推出品牌公益课堂——“德慧课堂”500余期,切实凝聚起广大妇女向上向善精神力量。
榜样引领“树标杆”。培养选树各级“三八红旗手(标兵)”“巾帼建功标兵”“妇女儿童维权先进个人”193名、“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妇女儿童维权先进集体”150个,宣传优秀女性典型事迹450余次,有力激发广大妇女奋斗建功内生动力。
服务发展大局
贡献“她”力量
五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聚焦市委“重返前三”奋斗目标,为全市广大妇女创业就业、成长成才保驾护航、赋能搭台,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
搭建创业就业“服务桥”。实施“就业创业巾帼行动”,开展家政服务、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300余期,覆盖妇女1.6万余人次;参与“春风行动”、涪江流域妇联“巾帼云送岗”,动员辖区内企业发布就业岗位6万余个,帮助5000余名妇女就业增收。
打造乡村振兴“巾帼岗”。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申报建成国省市巾帼现代农业科技、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等示范基地33个,争取、投入国省市财政资金247万元,每年带动3000余名妇女实现就近就地灵活就业;挖掘建设“天府美丽庭院”200余个,一大批庭院女主人脱颖而出;为联系帮扶村和对口帮扶地区链接资金、物资共计100余万元,积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支持女性人才“绽芳华”。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和“家政服务巾帼行动”,支持建设“巾帼科技创新工作室”12个,开展巾帼科普宣传活动400余场、覆盖妇女3万余人次;支持建设“德·慧”巾帼家政服务工作站10个,开展家政技能培训30余场、为800余户特殊群体提供公益家政服务,女性在科技创新、“一老一小”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深耕家庭建设
发挥“她”作用
五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立足职能、发挥优势,打造具有德阳特色的家风建设品牌,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家庭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
深化家风建设“树新风”。推荐获评国省“五好家庭”“最美家庭”32户,寻找市县“最美家庭”1144户;连续5年举办家庭家教家风主题宣传活动40余场,通过“传家风”“讲家风”“育家风”“亮家风”轮训2万余人次。
强化家庭教育“育新人”。实施“好爸好妈”培育赋能引领计划,选树100名“好爸好妈”典型,开展家风家教微课堂250余期、服务7万余人次;联合建立德阳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指导城乡社区建立家长学校1153个,开展家庭类公益活动2万余场次、覆盖妇女儿童50余万人次。
推动家庭服务“暖人心”。实施德阳市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招募爱心妈妈2165名,全覆盖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3647名;实施“春蕾计划”,筹集善款260余万元,资助2635名困境女童;常态化开展寒暑假儿童关爱服务,举办托管班408期,受益家长儿童近5万人次。
维护合法权益
守护“她”幸福
五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坚持在法治化轨道内推进维权工作机制,筑牢妇女儿童权益防护屏障,维权关爱服务更加到位。
织密维权服务“保障网”。建立“六+N”“大维权”队伍,在市县乡村四级建成妇女儿童维权站(点)1287个、婚姻家事纠纷调解室251个,接待妇女群众来信来电来访1.9万余件次,排查、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1415件,为1917名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活动1165场次、覆盖群众130余万人次。
做好特殊群体“关爱事”。开展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防性侵系列活动525场次,走访困难妇女、困境儿童及家庭2090人次,发放慰问金268.9万元;累计为30余万人次适龄妇女开展“两癌”免费筛查、为4.8万余人次低收入妇女购买“两癌”救助保险,争取“两癌”救助资金431.5万元、帮助352名“两癌”妇女;开通“小听筒”心理倾听热线,为全市270余名青少年及家庭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优化儿童成长“好环境”。推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动建成儿童友好社区100个、儿童友好学校32个、儿童友好医院8个、儿童友好公园15个、儿童友好街区7个;发挥妇女儿童服务中心作用,常态化开展妇女儿童文化教育培训等公益性服务,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
深化改革破难
激发“她”活力
五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始终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持续深化妇联改革,使妇联组织架构更健全、力量更充实、活动更经常、作用更明显。
筑牢组织体系“强根基”。实施“破难行动”,聚力推进“组织建设年”和“三新”领域妇联组织“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在乡镇(街道)、村(社区)、高校、机关建立各类妇联组织1615个,妇联组织根基不断夯实。
优化服务阵地“提质效”。全效提升妇联阵地功能,建成妇女之(微)家1344个、三八红旗工作室13个、执委工作室11个、娘家人暖“新”角98个、爱心妈妈驿站24个,妇联服务工作触角不断延伸。
建强干部队伍“增动能”。实施“基层妇联领头雁培训计划”,举办各类履职能力培训250余期,培训基层妇联干部和执委2.1万余人次;村(社区)“两委”100%有女性,村(社区)妇联主席100%进村(社区)“两委”,党执政的妇女群众基础进一步夯实。
凝心聚力再出发,巾帼奋斗正当时。站在新的起点,德阳市妇联将继续保持奋斗之姿、彰显非凡之志,更好凝聚“她”力量、释放“她”活力、激发“她”智慧、优化“她”服务,锚定“重返前三”目标,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妇女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阳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市妇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