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四级书记包案”制度破解信访积案—— 让“烦心事”变“舒心事”
部分信访积案因涉及部门多、时间跨度长、责任界定难,成为影响群众幸福感的堵点痛点。为破解这一难题,2024年,巴中市部署开展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以下简称“四级书记”)带头挂包信访大案难案工作,通过全面落实“五定五包”责任,力争用2至3年时间实现全市信访积案“动态清零”。
截至2025年11月21日,全市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1335名各级干部(含村干部)参与了信访包案工作,累计包案2071件(去重),已化解1586件,化解率76.58%。
1 积案扰民心 “四级书记包案”破难题
“没想到拖了3年的烦心事,真能在书记们的督促下圆满解决!”近日,南江县关坝镇元山村村民张某站在自家屋前,说起已经拿到手的补偿款,眼眶湿润。
这笔补偿款的背后,是巴中市“四级书记包案”制度破解信访积案的生动实践,更是党心民心双向奔赴的温暖答卷。
故事要从2022年说起。当时因省级重点项目诺水河至光雾山公路(米仓大道)项目建设需要,承建单位承建的TJS标段施工过程中,出现山体滑坡,导致建渣覆盖张某位于关坝镇元山村的约8亩林地。张某要求清理建渣或予以补偿,承建单位对损毁面积认定存疑,经多方多次协调无果,张某踏上了信访之路。
“跑了镇里跑县里,材料交了一沓又一沓,始终没个准信。”张某说,随着时间推移,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这件事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心病”。
这样的“骨头案”并非个例。巴中市信访局数据显示,此前部分信访积案因涉及部门多、时间跨度长、责任界定难,成为影响群众幸福感的堵点痛点。为破解这一难题,2024年巴中市部署开展“四级书记”带头挂包涉及面最广、难度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信访大案难案工作,力争用2至3年时间推动全市信访积案“动态清零”,确保大案难案化解到位,《四级书记带头挂包信访大案难案制度》应运而生。
2 专班齐发力 典型案例化解暖民心
2025年4月,张某的信访件被纳入县级重点包案清单,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形成了“县级领导牵头统筹、镇党委书记主办”的包案链条。县委书记在“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中接待张某时,当场承诺“一定给你一个公正结果”。
接过“接力棒”的南江县委领导作为县级包案领导牵头统筹,关坝镇党委书记担任化解稳控第一责任人,迅速组建由县协调办、关坝镇、派出所、司法所、法律顾问等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包案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判会,实地查看损毁现场,全程督导协商进程,确保问题不搁置、责任不悬空。
“群众的诉求就是命令,再难的案子也要啃下来!”县级包案领导通过“群众视角”,深入剖析矛盾症结。组织县协调办、关坝镇、项目业主单位米仓山建工、承建单位及张某家人共同赴现场复核损毁现状,通过实地勘测、面对面沟通,厘清争议焦点,推动双方回归理性协商轨道。
通过反复释法明理、情感疏导,一方面引导张某依法表达诉求,另一方面督促承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在历经多轮谈判后,2025年5月16日,在包案领导统筹下,关坝镇、县协调办、项目业主与承建单位、张某家人最终达成补偿8.6万元的协议。
8月31日,张某收到一次性兑现的8.6万元补偿款,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说:“‘四级书记’层层把关,把我们老百姓的小事当成大事办,这才是真正的为民服务!”
在恩阳区,区委书记包案化解了困扰职工多年的社保欠缴合法权益难题;在通江县诺水河镇,村党支部书记牵头解决了道路堵塞农产品运输难问题;在平昌县,县委领导挂包的涉养老、医疗待遇及退休保障案件通过“专人对接+多维沟通”模式达成和解……如今在巴中,从城市社区到偏远乡村,“四级书记”带头接访下访、包案化解的身影遍布各个角落。每月第二个星期五的“社情民意联系日”,市、县“四套班子、法检两长”深入139个乡镇同步开展信访接待、现场办公,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反映问题、解决诉求。
3 机制强保障 长效治理聚民心
为确保包案工作实效,巴中市制定信访工作“十项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标准,压实各地各部门职责,优化办理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群众合理诉求依法依规解决,推动形成更加高效、规范、为民的信访工作格局,确保群众利益诉求得到实际化解。
数据显示,自“四级书记包案”制度实施以来,截至今年11月21日,全市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1335名领导(含村干部)参与了信访包案工作,累计包案2071件(去重)。全市已化解1586件,化解率76.58%。
“‘四级书记’包案,包的是责任,解的是民忧,聚的是民心。”巴中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我市将高位统筹,持续完善“四级书记包案”制度,构建“挂包+联动”责任体系,建立“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机制,形成“领导牵头、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建立“周调度、月研判、季通报”制度,强化动态跟踪督办。通过“微网实格”体系织密为民服务网络,让每一件信访诉求都有人管、有人办、有结果。
与此同时,创新“调研+调解”工作方法,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与信访人“面对面”交流,全面掌握诉求细节、心理预期和利益关联。针对信访事项的性质和特点,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采取“调解优先、多方联动”的方式推动化解。完善“化解+预防”长效机制,推动“案结事了”闭环管理,深化源头治理减存控增,从源头上减少信访事项的发生。
如今的巴中,曾经的“骨头案”“钉子案”正在逐一化解,信访积案“动态清零”的目标逐步实现。从张某的一次性补偿款,到业主们拿到的产权证书;从村民家门口畅通的道路,到山间流淌的清澈泉水,“四级书记”的责任担当,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党心民心同频共振,一幅平安和谐、安居乐业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巴中融媒记者 李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