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球赛 激活一城

巴中红叶队对阵达州川汉子队

球迷为巴中红叶队摇旗呐喊

巴中红叶队对阵南充丝绸源点队

巴中红叶队对阵成都锦城队

巴中红叶队进球后,球员与队友庆祝。
11月22日,随着巴中红叶队与广安板楯蛮队的终场哨响,巴中本赛季的“川超”征程圆满收官。虽未能晋级下一轮赛事,但整个赛季的拼搏与成长,已为城市留下了深刻印记。
自9月20日开赛以来,“川超”已从一项省级足球联赛,逐步演进为全民参与、多城联动的体育盛事,其影响力超越绿茵竞技本身,成为推动城市发展、激发区域活力的重要平台。
对巴中而言,此次参赛不仅带来了高水平的比赛体验,更在提升城市形象、拉动消费增长与培育体育文化等方面,展现出持续且深远的价值。
1 点燃城市热情 塑造巴中“活力名片”
“川超”赛事期间,每逢巴中主场比赛,市体育中心看台座无虚席。从孩童到长者,数以万计的市民聚集于此,摇旗呐喊、全情投入,将体育场变为一片涌动激情与团结的海洋。
如此盛况,以往在巴中并不多见。足球以其独特的感染力,迅速拉近了广大市民的距离,增强了城市的凝聚力与认同感。
借助“川超”这一平台,巴中获得了向全省展示城市形象的宝贵机会。密集的媒体曝光与社交平台上的热烈反响,共同塑造出一个朝气蓬勃、开放包容的现代城市形象。这张“活力名片”,为巴中在未来吸引人才、投资与游客,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此外,足球运动所倡导的拼搏精神、团队协作与永不言弃,也与巴中人民积极进取的城市气质相契合。赛场上的每一次奔跑、每一次拼抢,都在无形中强化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为其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与此同时,为承接赛事,巴中的体育设施与专业运营能力也得到系统提升。从场地维护到赛事组织,从媒体宣传到观众服务,整套流程的规范化运作,为未来举办更多大型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2 拉动消费引擎 激活区域“赛事经济”
“川超”带来的不仅是体育热潮,还有切实的经济效益。赛事通过集聚人流,有效激活了“吃住行游购娱”整条消费链,形成典型的“赛事经济”效应。
许多外地观众因足球来到巴中,也借此机会游览光雾山、诺水河、恩阳古镇等景点,推动了“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
在赛场外,配套举办的“潮玩足球嘉年华”市集成为即时消费的热点。游客无需离开市体育中心,即可在场外通过电子大屏同步观赛,并品尝通江银耳羹、南江黄羊等本地特色美食,享受“观赛+消费”的一站式体验。
“看球配点特色小吃,更有氛围。”一位来自成都的球迷表示。除美食外,融合石窟艺术、光雾山红叶等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如方言香卡、特色冰箱贴等,也因设计独特而广受游客青睐。
为提升游客体验,我市通过“巴中文旅”等微信公众号提前发布“川超游玩指南”,整合赛事信息、交通路线与周边优惠,方便游客规划行程。有球迷反馈,这份指南“像有位本地朋友带路”,显著提升了出行效率与体验感。
据不完全统计,仅10月6日中秋比赛日当天,巴中经开区设置的观赛点就吸引近3万人次,带动消费约260万元;同期,各大商圈推出的促销活动,也吸引超6万人次参与,实现销售额400余万元。
3 播种未来希望 “红叶精神”引领绿茵梦想
11月22日,巴中红叶队的谢幕之战虽有遗憾,但当终场哨声响起,留给这座城市的不仅是一纸成绩单,更是一片被汗水浸润的沃土,以及一个关于体育与城市共生共荣、充满希望的未来。
诚如著名足球解说员贺炜所言:“请不要相信,胜利就像山坡上的蒲公英一样唾手可得,但是请相信,世界上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哪怕粉身碎骨。”巴中红叶队在本赛季十场比赛中展现的红叶般“遇霜愈红”的拼搏精神,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位球迷心中。
同一时刻,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的足球场上,两支业余球队正冒雨激战;望王山运动公园的五人制球场内,数十名孩童在教练指导下专注训练……对足球的热爱,正悄然在这座城市流淌。
早在今年5月,2025年四川省第八届幼儿体育大会(幼儿足球)在我市成功举办。这场盛会吸引了全省16个市(州)50余支代表队、556名小运动员齐聚巴中,带动家长、教练、裁判及工作人员等1400余人参与。小运动员们在绿茵场上绽放童真、追逐梦想。“从报名到参赛,全程都有工作人员引导,带娃参赛省心又安心!”运动员家长纷纷点赞。
全市虽无职业足球队,但业余足球同样火热。随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群众足球运动热情持续升温,赛事活动日益丰富,足球爱好者队伍不断壮大,利用业余时间组队踢球,已成为健身新时尚。目前,全市常年参与的业余足球爱好者超过300人,五人制、七人制、八人制等足球比赛贯穿全年。
特别是“川超”等高水平赛事的举办,让巴中球迷与球员近距离感受到现代足球的专业与魅力。这不仅提升了球员竞技水平,更培育出更加成熟、理性的球迷文化,为巴中足球的长远发展积淀软实力。
希望,正在前方。
日前召开的巴中足球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明确提出:依托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逐步构建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城市足球发展格局。通过提升校园足球竞技水平,培育以街道、社区和乡村为重点的基层足球人口,办好业余足球联赛、职工足球赛等群众赛事,扩大职业赛事供给,孵化球迷组织,实现足球人口规模持续增长。
我市已将足球发展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调度事项,及时破解发展中的堵点、难点;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投入与参与,营造共建共享浓厚氛围。同时,着力做好“足球+”文章,推动足球事业与产业全面协调发展,让足球真正成为市民健康生活的载体、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产业融合发展的纽带。
寒冬虽至,春有归期。巴中红叶队,下个赛季见!(记者 严波 翁凯/文 何雨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