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 逐梦未来——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侧记
▲8月7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开幕式上入场。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世运会开幕式焰火表演。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视觉视频中心供图
焰火与梦想交织,照亮立秋的成都。
8月7日晚,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这里,正是亚洲最大的单体木结构建筑——天府之檐。屋檐之下是家,屋檐之下是城。
正如童声合唱的歌中唱道:“世界有一个屋檐……相遇便是人间。”屋檐之下,体育与文化交织、竞技与友谊交融、拼搏与欢乐共舞;屋檐之下,世界在斑斓色彩中看见创新奋进的成都、开放包容的四川、活力迸发的中国。
天府之檐,美丽光影动人心弦
20时,天光渐暗,随着动感的音乐声响起,数百名街舞舞者奔跑登场,紧随而来的,是一群骑着自行车、滑着轮滑和滑板的演员。
舞台上,演员们手脚处的发光器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随着舞蹈动作的起伏,营造由光影与色彩交织而成的海洋——演员们的每一次舞动,都激起一朵朵绚丽的浪花。
“这场由世运项目排演而来的节目,让我提前感受到世运项目的精彩,也感受到成都世运会筹备的用心。”观众钟会说。
世运会是非奥项目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赛事,在34个大项、60个分项、256个小项中,不仅有武术、龙舟等传统项目,也有飞盘、跑酷等新兴项目。作为奥运项目的“孵化器”与“试验田”,它与奥运会一道共同构筑奥林匹克运动的多元图景,拓展着荣耀与梦想的无限可能。
开幕式上,当孙志安、高敏、张雨霏、汪顺、潘展乐、黄张嘉洋、潘晓婷、邹敬园、何雯娜等奥运会、世运会冠军护卫着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国际奥委会、成都世运会组委会会旗入场,全场掌声雷动——这一刻,人们看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在这里传承。
“体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不仅激励着专业运动员追求卓越,也鼓励每个人找到体育的乐趣。”这是游泳奥运冠军潘展乐的心声,同样引起现场运动员和观众的共鸣。
正如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在致辞中说:“成都世运会将是我作为主席参加的最后一届世界运动会,而能来到成都,站在全球体育中心的舞台上,我想,没有比这更完美的告别。”
水火相生,公园城市浪漫精彩
时间来到21时30分,波光粼粼的湖水之上,点火手、中国滑水队队员徐露、阿卢晓波“乘”着滑板,擎着火炬,仿佛两只飞翔的凤凰飞过湖面……
当世运会历史上第一支主火炬在湖中点燃,熊熊火焰从水中喷薄而出。水火相生,这是科技创新的突破,更是思维焕新的跨越。
距离开幕式现场不远,美丽的兴隆湖即将成为龙舟、皮划艇的赛场;城市另一侧的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全民健身馆,也将成为世运会壁球的举办地——可以看到,在此前大运会等重大赛事筹备中所建设的场馆,不仅在本届世运会继续大放异彩,也成为城市的永久地标和市民的永续活动空间;而依山傍水、依托湖泊公园临时搭建的比赛设施,也将在赛后还原,将美丽的山水“还给”城市和市民。
这正是成都“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营城理念,同时呈现在公园城市的一处处细节中——
在全市范围内,成都通过特色化园区的打造、园区生态的构建,为企业、人才提供适宜生长的土壤,构建一个能满足生产、研发等产业功能以及居住、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功能的复合型生态空间,让城市化与产业化相互匹配对应。
产城融合的同时,这里还有城园交融。作为繁华热闹的现代都市和生态宜居的公园城市,成都把三分之一的市域面积规划为生态空间,着力塑造“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生态美境,让100公里“绿链”环城镶嵌、9000公里“绿网”珠联锦绣,并与纵横交错的6000多条城市道路,织线成网的650公里轨道交通,全城覆盖的10万个5G基站以及超2000万千瓦韧性的电网有机交融,让“都市感”和“自然美”共同织就了城园相融的幸福锦绣画卷。
创新创造,奋进之城闪耀未来
开幕之夜,旗手队伍中,代表航空新经济领域的郭亮与一众世界冠军并肩而立,恰似一幅“运动激情对话航天未来”的生动图景。
抬头仰望,一幅极具科技感的数字画卷在“天府之檐”跃然眼前。这一面积约1.1万平方米、全球最长连续LED巨幕,令人震撼。巨幕之上,巴蜀胜景与人文瑰宝次第呈现,从城市风貌到蜀锦蜀绣,从大熊猫到川金丝猴,无不向世界展示着成都的古老与现代、传承与创新。
从旗手到巨幕,“成都造”“成都创”科技元素正浩浩荡荡走进世运赛场——
从可以在第一时间清洁赛事泳池的水下机器人、到高效隔热的“防晒衣”,再到世运村中扫地机器人……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已在包含智慧降温、辅助训练、低碳建造在内的33项应用场景中,推动落地应用88项科技产品。
拉升视角,俯瞰成都这座奋进中的创新创造之城,还能看到这里拥有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每小时诞生8项专利授权、每天诞生4家高新技术企业……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显示,成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位居第23位,实现“六连升”,正是对成都创新热潮处处涌动的生动注解。
激情欢乐,城市因人而精彩
不同以往,这场开幕式走出体育场,来到碧波湖畔,映着晚霞与夜色,将城市景观、人民生活与体育氛围巧妙融为一体。
记者看到,开幕式在现场设置“草坪观演区”,观众围坐于舞台四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同时,部分观众座席还采用了露营座椅。在晚风的吹拂下,观众欣赏着表演,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热烈的笑容。
这种“建筑生长于公园,赛事沉浸于自然”的独特视觉叙事,让公园城市的建设成果得到了最诗意、最生动的展现。
“城”为人而建、“市”因人而兴,世运会也是属于每个运动爱好者的节日。“开幕式的这一设计,让我们在家门口看到世界级的开幕演出,也让我体验到这座宜居城市的别样幸福。”观众钟会表示。
把幸福视为城市的“里子”,演出之外,成都聚焦“投资于人”,今年以来,先后发布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点领域工程项目计划、民生项目机会清单等,以“智慧蓉城”建设让幸福更加可感可及,成都力争市民诉求15分钟抵达镇街……
细看今日的成都,城市的温度更暖、精度更细、智慧化程度更高,城市的幸福度也在不断攀升……
相互激荡,天府文化交融体育精神
锦绣之韵,韵在成都。
在主火炬点燃时,“成都”二字在夜空中璀璨绽放,这刻在距今2000多年前“战国矛”上的篆书铭文,穿越而来,以它最古老,也最年轻的姿态,热情真挚地欢迎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共同感受当代成都、当代四川、当代中国的万千气象。
这是一场千年文明与体育精神相互激荡的盛会,璀璨瑰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通过成都世运会这扇窗口,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开幕式贯穿始终的天府文化元素,将绵延千年的天府文化画卷渐次呈现;成都文物保护专家孙杰作为执旗手走上舞台中央,脚下的每一步都回响着历史与现代的合鸣……
曾获东京奥运会男子75公斤级铜牌的匈牙利空手道名将加博尔·哈斯帕塔基此次将参加空手道项目的角逐。除了希望登上领奖台外,他还有一个愿望:“我听说成都火锅和大熊猫非常有名,这次一定要去体验中国文化。”
“益,古大都会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中外交流的枢纽,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从古朴深邃的武侯祠到诗意流淌的杜甫草堂,从灯火璀璨的锦江之畔到潮流青春的东郊记忆……成都多元的文化地标,勾勒出这座城市独特而迷人的文化肌理。
参加完开幕式演出的意大利安东尼亚诺合唱团成员卢卡迫不及待地想去城市里走走看看,他说:“这是我第一次来成都,这里有很多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景点,我们想认真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和魅力。”
从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到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从成都2024汤尤杯到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一系列国际盛会在蓉成功举办,如今的成都以通达为帆,凭开放作壤,与世界共绘文明互鉴、共同繁荣的生动画卷。
当歌声落下,主火炬燃烧,世运会正式进入“成都时间”。祝愿每一位运动健儿在成都超越自我、收获友谊,尽情享受每一滴汗水、每一个笑容、每一次突破,感受成都的气象万千,留下永远难忘的回忆……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白洋 吴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