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贴心小郭”,获全国表彰!
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关于表彰全国“敬老文明号”和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的决定,其中,大邑县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郭文瑜榜上有名,入选2025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郭文瑜以满腔热忱,温暖守护社区40名老人的晚年安康,让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成为了老人们口中的“贴心小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
温暖关怀 走进老人心里
“小时候的幸福经历,让我感受到老一辈对我们这些孩子毫无保留的关爱,让我觉得和老人们在一起是一件很开心很安心的事。”郭文瑜告诉记者,这份对老人的天然亲近感就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悄悄发芽。

回忆起2022年刚到大邑县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负责管理双龙社区为老服务站的日子,郭文瑜用“手忙脚乱”来形容——记不清10余名老人的饮食偏好、忌口清单时,她频频出错;面对行动不便老人的就餐搀扶照料需求、独居老人的陪伴诉求集中涌来,她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很喜欢和老人相处,但面对当时的情况,作为新手的我顿生无力感和挫败感。”郭文瑜说。
然而,郭文瑜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她迅速调整心态,主动向同事们请教照料老人的方法,并通过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的专业照护知识。大约两个月后,她便从新手变成了一名熟手。同时,她也初步找到了为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窍门——制作老人信息表。
为了熟悉每一名老人的具体情况,那段时间,郭文瑜每天都会专门留出时间陪老人们聊天,手里的本子记满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喜好、日常习惯与相关禁忌。就餐时,她会特意坐到老人身边,静静听他们回忆过去的岁月、念叨生活的点滴。就这样,在一次次聆听中,郭文瑜加深了对老人的了解,逐步细化了老人信息表。
“不要否定他们。”郭文瑜告诉记者,这是和性格敏感老人相处的关键。例如,当老人反复说同一件事时,护理员要耐心倾听,不要轻易说这些自己已经听过了。“性格敏感的老人往往缺乏安全感,我们要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有时候老人发脾气,就用更多的耐心与爱心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摸清情况后,郭文瑜开始教老人们使用服务站里的按摩、休闲运动等设备,带领大家练习书法,协调爱心组织开展益剪、益诊,并定期组织“时光电影院”“非遗手作课堂”等活动,丰富老人精神生活。老人们的欢声笑语更多了,郭文瑜也逐渐走进老人们的心里,变成了大家口中的“贴心小郭”。


一餐一暖 守护夕阳“食”光
“吃得好,才有力气过好每一天。”社区里有部分是低保老人和高龄老人,有的腿脚不便也不懂营养搭配,三餐往往能凑合就凑合。2024年,为提档升级服务站的助餐服务,扩大助餐规模,郭文瑜主动揽下老年助餐服务的担子,成了沙渠街道老年助餐服务的“拓荒人”。
第一要务是学习先进经验,郭文瑜先后前往成都市区、双流区考察借鉴助餐服务模式。返回沙渠后,又深入辖区茶馆、居民小区等场所走访慰问老人,细致收集老人们的就餐需求与意见建议,梳理形成贴合沙渠实际的助餐服务可行性项目计划书。
为破解资金短缺难题,郭文瑜带着精心打磨的项目计划书,奔走于辖区10余家企业及慈善机构,反复宣讲助餐服务的民生意义与社会价值。最终在街道和社区的协调推动下,成功从双龙社区慈善基金募集到启动资金。

助餐点顺利运营后,她更是细致入微:根据登记本上的记录,为牙口不好的老人准备软烂的粥品和炖菜,为糖尿病老人定制低糖餐食,还建立了“每日反馈”机制,老人说“今天的菜有点咸”,第二天就调整口味。如今,“3元两荤一素一汤”惠民助餐成了老人们最实在的福利。郭文瑜通过短视频记录老人们吃饭的温馨场景,打动了不少企业加入到爱心行动中,让助餐服务越办越有底气。



近4年时间,郭文瑜几乎全身心融进了热爱的为老服务工作。她深知生命暮年的脆弱与孤寂,便以双倍的耐心与细致去倾听和守护。当身边人称赞她时,她总是乐呵呵地说:“这是我的工作,这些还不都是应该做的。我们对老人的照护,不是简单的服务,而是心与心的共振,他们感受到了,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怀揣着“把社区老人当成自己家老人”的赤子之心,郭文瑜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我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让社区老人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也为大邑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郭文瑜点赞!





